四川大学拟吊销31个专业,兰州大学拟吊销3个专业,湘潭大学拟吊销7个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拟吊销3个专业……近期,国内多所高校连续发布2024年度专业调整状况。
据我国科学报报导,据计算,到本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学发布相关公告,吊销或暂停招生的专业合计99个。从吊销专业的学科类别看,依据近5年数据,工学类别以30.95%的占比高居榜首,成为吊销数量最多的学科类型,管理学、理学紧随其后。
工科专业调整吊销为何会高居榜首?吊销与新设的工科专业有何逻辑和特色?本年7月,我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讨中心教授李培根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讨院博士研讨生邬正阳在《高级工程教育研讨》期刊上宣布了《近十年我国工科专业调整:逻辑与反思》的论文。
上述论文指出,近年来,我国逐年提高传统工科专业的裁撤点数,并有激增的趋势。工科专业结构调整成为工程教育的抢手话题,要正确认识传统工科专业的“体”与“用”。传统工科专业要常以为新,重在专业和课程的鸿沟再规划,专业的新设和裁撤切忌盲目。
上述论文发表,据教育部2013—2022年度一般高级学校本科专业存案和批阅成果的计算数据,我国工科专业十年来新增存案布点数为7566个,共触及240个工科专业;新增批阅专业布点472个,触及128个专业,其中新专业数量占比极高,十年间共开设96个新工科专业,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能、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智能制作工程等新专业在全国的布点均在300个以上,这些新专业在全国的布点总数超越2000个。
“毫不夸大的说,我国工科专业迎来了史上最热的调整潮。”李培根和邬正阳在论文中指出。
两位研讨者进一步剖析,为了在生源和工作商场之间的竞赛中拔得头筹,我国高校在新专业开设中不断发力,并衍生出相应的辅佐举动,如高校在院系层面经过组织变革和院系更名来完成院系的“数字智能化”,亦或在传统工科专业下开设新的方历来完成专业的“数字智能化”。
一方面,应用型高校求新求全,“乐此不疲”。在招生逻辑和政府逻辑的推进下,应用型高校专业结构调整“雷厉风行”急进式推进,从计算的新专业布点院校频次散布来看,应用型高校是各年度新专业开设的主力军,活跃度显着高于研讨型大学。应用型高校往往将新增专业,尤其是开设新专业作为规划扩张、生源和工作质量提高的途径依靠,故而在战略挑选中坚持比较高的热心。以智能制作工程专业为例,现在共有303所应用型高校开设,占比约为90%。
另一方面,研讨型大学测验据守专业结构,但“逐步沦亡”。研讨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完好且安稳,新增存案和吊销专业点均为少量,专业调整多受学术逻辑的推进,关于“抢手”新专业开设一般持慎重态度。可是最近一些年,受限于生源质量和工作商场的竞赛,许多研讨型大学也逐步开端退让,在新专业申报中逐步展露出积极性,许多“双一流”高校,乃至是顶尖的研讨型大学连续开设类似于智能制作工程等新工科专业。
依据上述论文总结,被裁撤的工科专业首要出现以下逻辑特征:榜首,吊销专业点首要为典型性传统工科专业;第二,吊销的专业可以在新增批阅专业中以“智能/才智+”的方式出现;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射中的电子计算机等核心技能衍生的工科专业正在逐步衰退,传统的“抢手”专业逐步“降温”。
新设工科专业首要出现出以下举动逻辑:榜首,“智能/才智+传统工科”成为典型的新设专业形式,如智能制作工程、智能制作、智能采矿工程等将近20个新专业。
第二,跟着新一代信息技能的堆集,日趋老练且独立的新技能测验着去建立自己的专业相关常识系统,寄希望于新技能常识系统制度化而成为新专业,如增材制作、虚拟现实技能、物联网工程、区块链工程等技能成为新专业。
第三,国家严重战略和卡脖子技能的社会需求映射到专业建造上来,如集成电路规划与集成系统、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第四,专业调整测验着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开展需求,如新能源车辆工程、互联网空间安全、保密技能、暗码科学与技能等专业乃为国家战略而生;而茅台学院的白酒酿制工程、浙江理工大学的丝绸规划与工程等新专业则天然生成带有服务区域工业的基因。
第五,寄希望于穿插和交融而出新,企图打破专业壁垒,如智能工程与创意规划、食品药品环境违法侦办技能等专业。
不过,李培根和邬正阳对当下工科专业调整提出了几点反思,例如在高级工程教育范畴,当传统工科专业冠名“智能”或“才智”之后,专业真的愈加智能吗?根据技能(特别是作为典型东西的技能)、配备或产品建立新专业是否有必要?许多开设新专业是不是学科穿插交融最佳的途径挑选?新专业能否包括其前沿技能和反映其常识系统的真理?传统工科专业在短期内的招生竞赛力削弱,乃至许多高校许多裁撤传统工科专业,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工科专业没有竞赛力,或许现已过期了?
“面向新专业开设的热潮,咱们需有明晰的认知,仅仅是称号上的别具一格简单繁殖乱象,非理性的专业调整更会误导人才商场的需求。根据数字-智能技能的影响和人才生长的基本规律,工科专业应该怎么样去调整和应对?”李培根和邬正阳在论文中提出了几点主张。
两位研讨者以为,关于传统工科专业而言,要以其专业范畴问题为“体”,新技能为“用”。慎重开设单一技能或东西类专业,针对科技前沿而开设特定的新专业(如类脑工程)有其合理性,条件是这一类专业面向未来需求,且其目标和主体常识结构是现有工科专业所不能掩盖的。但这一类专业开设只应发生在少量有条件的一流研讨型大学。针对未来需求的全新技能型人才(如AI相关的)而开设的新应用型专业,也应暂时限制在少量真实有相应学科沉淀和专业实力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他们还指出,学科的鸿沟越来越含糊是大趋势,但我国专业设置却有更细化的倾向,过多地新设专业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导致了新一轮的专业过度细分。尽管专业不是一级学科,而是处在学科系统与社会工作需求的穿插点上,但科技的开展致使专业的鸿沟越来越含糊,不能以许多设置新专业去应对科技开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乃至国外已有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不太垂青专业特点。
李培根和邬正阳主张,专业的调整要摒弃功利性,有自己的底色和据守,不能由于暂时的困难就吊销传统或“冷门”专业。现在的新专业尽管声称应对新技能和工业高质量开展前沿,但大多数本可在原有传统专业系统下经过专业鸿沟再规划或建立新方向而处理。高校要防止盲目跟随技能和工业经济热门而抛弃人才培养的主体性,防止传统工科专业许多被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