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制造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浪潮下,中国正从制造大国稳步迈向制造强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蒸蒸日上,极大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这些产业与信息化技术深层次地融合,有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 4.0,积极促进社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进一步追寻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升级的脉络,锚定其中的关键明日之星,2024 年 11 月 8 日,由金隅智荟中心、金隅智造工场主办,《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联盟共同承办的 “2024 寻找聪明公司” 系列活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场,在北京海淀・金隅智荟中心举办。本次活动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创新企业,11 家 AI 和机器人项目精彩登台亮相,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以及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
自 2018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50 家聪明公司”榜单在中国扎根,致力于从中国的独特视角、广阔视野和坚定立场出发,将中国概念作为新兴科技的坚实支点,深入挖掘由此催生的新兴科技力量。智能制造,作为这一进程中的代表性行业,始终站在变革的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活动的举办地—— 金隅智荟中心,也极具智能制造特色。据悉,整个园区内大致上可以分为智能制造类和大信息类两大类别。其中,智能制造类占比 45%,主要以医药健康和机器人为主,医药健康占比 45%,机器人占比 30%。大信息类占比 48%,进一步细分来看,AI企业占比 40%,大数据类占 26%,软件和信息服务类占 29%。
当天活动上,金隅文化科技公司总经理肖博女士表示,金隅智荟中心以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产业核心,本次活动邀请到智能制造和信息化领域的科研学者、创新企业、产业方代表和投资机构齐聚一堂,希望构建一个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机构之间交流的桥梁,并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服的深层次地融合。同时聚焦技术创新、产业转化、资本应用等热点,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浪潮汹涌而来之际,一同探讨行业发展现状,助力智能制造和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金隅智荟中心诚挚邀请更多有识之士选择在金隅智荟中心落址兴业,我们将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各位,在金隅,向未来!
金隅智荟中心招商负责人芮伯嘉先生深入阐述了该中心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产业布局以及地方政策等内容。他指出,对公司而言,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到落地生根,再到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直至发展成为参天大树的全周期过程中,金隅智荟中心都将提供对应的科技服务。
活动的第一个版块共有 6 家企业,他们分享各自在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策略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
在我国双碳政策背景下,新能源发展迅速,但源荷不平衡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虚拟电厂市场应运而生。然而,目前虚拟电厂技术存在国内无统一标准、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以及核心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等问题。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清晟智控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基于 IPT 超级智能节点,一个小小的盒子具备设备接入、边缘计算和信息互联三大功能,可实现智能大脑的功能,入网即插即用,快速构建测控网络,实现零代码部署。在软件层面,基于大数据获得语言模型、时空模型和时序模型大系统,采用智能体方式,实现能源资产运行、运营和投资规划的整体自动运行大模型,与硬件配合实现虚拟电厂的智慧化运营和管理。北京清晟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洋旸介绍道,清晟智控专注于物联网底层,聚焦智慧能源的底层物联网技术,其核心技术 IPT 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疾病患病人数近 1700 万,早期认知功能衰退的 60 岁以上老人将近 5000 万。抑郁症患者近 1 个亿,青少年抑郁发病率高,且医疗资源不匹配。由于大脑的复杂性,脑疾病诊断存在检验测试手段匮乏、普遍依赖症状学诊断等问题,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难度大。
北京未名脑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 高妍表示,未名脑脑主要利用AI和脑机接口技术做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自研脑健康大模型进行疾病早期筛查和患者随诊。公司定位神经精神领域疾病,目前已经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开着临床转化合作。未名脑脑的产品线针对疾病做了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利用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实现脑疾病的早期筛查,通过多模态微表情和声音识别做疾病早期判断,再通过脑机接口设备做疾病精准诊断,并施加反向刺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开发了院外患者管理手段。公司技术核心包括利用数字人和大模型做疾病早期发现和院外随诊,以及利用 AI 多维组学数据处理致力于实现脑疾病多精准诊断和治疗,并期望可通过数字标志物实现脑疾病精准治疗的同时,实现药物的新靶点发现。
据悉,该小组成员包括来自原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安波博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詹阳教授、北京安定医院的王刚院长、原亚洲微软研究院的张益肇博士、从 FDA 归来的徐纯博士等。未名脑脑已成功成为北京市脑科学临床转化试点项目,拿到国内首张利用脑机接口做抑郁症诊断的医疗器械证。
软件在我国 GDP 中占比逐年增加,十四五规划精确指出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灵魂。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软件领域名列前茅。
硅心科技(aiXcoder)COO 李力行先生分享道,硅心科技从 2017 年创立之初就关注将最先进的 AI 技术应用到软件研发。对于企业级软件开发,硅心科技要解决大模型私有化落地和将企业丰富的领域知识与大模型相结合这两个痛点。
硅心科技自训模型,针对代码特征训练,产品功能不断迭代,融入 Agent 技术解决更复杂问题。产品在信通院可信 AI 编程工具评估中首批通过且拿到最高分。公司为公司可以提供完整的个性化模型应用落地解决方案,一个月内可完成模型部署及个性化训练的高效流程。同时,公司针对国产芯片做了适配,推出一体机,适应企业各类不同的软硬件环境。
目前,硅心科技在金融、军工、航天、科技等领域打造了标杆,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和行业核心标准制定。公司孵化自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专注于 AI 和软工结合,创始人李戈教授和谢涛教授都是全球顶级学者。
永洪科技华北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德毅介绍道,永洪科技成立于 2012 年,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据技术厂商,连续 6 年拿到中国敏捷 BI 领域第一名,拥有 1 万多家客户和 1000 多家合作伙伴,50% 以上人员为技术人员。
永洪科技面对客户在数据方面的响应慢、成本高、机制差、整合难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通过拖拉拽让业务人员自主分析,无需 IT 人员反复沟通,提高效率。永洪引领 BI 新潮流,让所有人进行自主分析,如某国内 ICT 头部厂商经过多轮 POC,用永洪替换 90% 的 BI 产品,并培训了 1 万名数据分析师。
永洪科技帮助客户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字化转型,避免部门推诿,辅助决策。公司的敏捷 BI 具有 copilot、高性能等功能,还推出了自研的 MPP 加速引擎,为某国内头部运营商实现千亿级数据 8 秒之内响应。此外,公司还提供数据大赛等服务,帮助客户培养数据分析人才。永洪科技的产品涵盖付费和免费产品,满足企业和个人需求。公司在金融、制造、电信、互联网、医疗等行业都有成功案例,并与国内众多头部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多模态生成式 AIGC 市场广阔,到 2026 年 AI 生成图像数量将超过人类生产的图片数量。
智象未来(HiDream.ai)首席技术官潘滢炜现场展示了公司在多模态生成式基础模型方面的进展,并分享道,智象未来成立于去年 3 月份,致力于研发全球领先的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专注于构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与创新应用。
智象未来自研多模态生成式基础模型具备文本-图像-视频-3D 四种模态。其中图像生成具备美、准、长的特点,即高美感和艺术性、复杂逻辑精准理解、长文字嵌入能力;视频生成则画面流畅自然,具备 4K 高清画质和影视级的镜头语言。智象未来商业化进展迅速,工具类产品实现全球用户规模化,单月访问量超 200 万,累计生成内容超 2000 万,电商商拍产品服务近百家头部企业客户和三万余家中小企业。
中科闻歌是一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旗下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取名于《吕氏春秋》的“闻弦歌而知雅意”,古意是“闻音知意,善于推理”,放在现在的语境中,即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数据背后的深意,并辅助决策。
中科闻歌市场品牌部总监薛从豪先生介绍道,中科闻歌聚焦决策智能赛道,具有国家队、市场、科技三大基因,公司创始团队均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服务付费客户近千家,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认知与决策智能基础平台 DIOS 和全自主可控的雅意大模型。
中科闻歌在商业模式上对标美国独角兽企业 Palantir,基于多模态数据操作系统、认知与理解大模型、决策智能引擎,面向政企客户提供AI产品与服务,将传统依赖常识及经验的人工决策提升为数据智能驱动的 AI 辅助决策,实现AI面向复杂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目前,公司参与 10+ 个国际级重点项目,申请核心发明专利 100+ 项,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荣誉,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 600+ 顶级学术论文,自研核心算法 3000 余个,多项核心技术性能、指标等均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
活动的第二个版块共有 5 家企业,他们分享各自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细分赛道下的创新方案、对市场趋势及需求的洞察,勾勒出一幅充满创新与机遇的智能制造业未来。
长春市作为著名的汽车城市,拥有健全的产业链和众多汽车相关企业。王云峰的团队在 2017 年回到长春市创业,如今已成为吉林省细分赛道的领导型企业,并进行了全国布局。
易启科技(吉林省)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裁王云峰介绍道,他的团队专注于视觉领域的细分市场,特别是在汽车制造领域。在技术方面,易启科技运用视觉底层算法,围绕工业应用部署,解决了与汽车产业复杂对接的问题。从传统的 2D 检测升级到 3D 三维检测,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市场战略上,他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项目定制化开始,打破了美国和日本企业在标准化产品方面的垄断,实现了灵活交付,满足汽车未来个性化生产需求。第二阶段进行产品化,在个性化中取 60% 到 80% 进行标准化落地,提高交付效率和优化成本。第三阶段规划平台化,用小模型训练,掌握了汽车工业制造环节最多的数据,受到国家和行业关注。目前,他们与吉林大学、一汽、中汽研联合做实验室,尝试开发通用大模型针对汽车行业细分赛道。
易启科技的对标企业主要是美日同行跨国企业,虽然海外市场以他们为主导,但国内像易启科技这样的自主团队正在崛起,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他们的客户涵盖了德系、日系、中系等主机厂以及大型零部件厂。在汽车制造领域,每个部件都需要强制检测,易启科技致力于解决工业制造中的难题,如铸造件、镀铬件、结构件在复杂环境下的不影响生产节拍 在线一次性过检等问题,以及工业部署在生产环境中的机械、电气、光源等问题。此外,他们还升维扩维拓展业务,参与高端装备和高铁检验测试的项目,攻克了 2.4M 以上、三维复杂结构件、0.1mm 精度、不影响生产节拍在线一次性过检的世界性难题。目前,易启科技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活动现场,苏州纵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卓群带来了他们的核心产品—— 智能磁驱输送系统。在工业生产对效率和数量要求逐步的提升的背景下,该产品于 2010 年左右在国外出现,价格较贵。2020 年左右,国内公司开始自研该技术,纵苇科技就是这里面之一。
纵苇科技总部在苏州,在上海和东莞设有子公司,分别负责研发和生产制造、交付。公司 2020 年成立,2021 年底推出产品 demo,2022 年大客户开始批量化下单,产品在中国市场真正打开。公司融资规律为每年一轮,先后获得了顺为资本、华业和零一、比亚迪战投等投资。
该产品速度高、柔性化、模块化拼接,运控能力强大,可替代慢慢的变多的传统输送系统的方案。主要使用在在设备内部的加工环节物料输送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高速拉通,适用行业广泛,包括动力电池、电子设备加工、汽车电子零部件上游加工、食品、日化品、医疗品等。纵苇科技的使命和价值观是成为未来黑灯工厂的基础设施,推动生产的全部过程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去非标化。目前,公司客户涵盖国内慢慢的变多地区,并开始出海尝试。
北京拓疆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隋少龙介绍了他们的工程机械远程操控系统。该系统通过 5G 远程操控和 AI 辅助,实现矿山、港口、厂区作业等场景的无人化作业。国家大力提倡无人化作业和数字化转型,拓疆者的产品正好满足这些需求。
产品主要特征是将工程机械当作没有脑子的机器人,加装机器人大脑和传感器,实现远程操控。与市面上的 5G 操控不同,他们加装了智能化辅助功能,如 AI 自动检验测试、AR 辅助驾驶和自动控制。目前,拓疆者已完成 14 种工程机械设备的适配,客户复购率超过80%,整体部署超过 200 多台。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日本、新西兰、外蒙古国等。在日本,远程操控让 60 岁的大爷可以更安全地干活,还能招聘女性开挖掘机。
北京千寻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赵沁妍展示了千寻未来的 3D 超越展平数据采集机器人项目。千寻未来创始人及 CEO 易源霖先生和技术团队开发出超越展平算法,研制出独有的数据采集机器人,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纯国产化,脱离了源自日本的激光扫描技术路线。
千寻未来成立于 2017 年 12 月,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和湘潭地方政府基金支持,取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和荣誉。公司核心业务是通过 AI 软硬件机器人对纸张文档和电子文档进行大规模全自动数据采集和分类,为数据智能应用提供全方位数据源。千寻未来的产品具有不卡纸、不重张、不漏页、自适应纸张厚薄、全域动态展平等优势,解决了传统扫描产业的痛点。
公司目标市场分为三个层级,初级阶段市场规模 200 亿,以数据采集和硬件市场为主,国产替代成为刚需;中级阶段市场规模 500 亿,数据加工中心及服务市场有一定竞争,千寻未来能攻克现有痛点;高阶市场规模 5000 亿,是知识互联的新市场。千寻未来与商汤科学技术合作,为其提供数据采集创新混合散页机器人产品定制。目前,千寻未来在手订单 500 万,明年目标订单预计 6000 万以上,本轮融资目标 1500 万到 2000 万。
上海鲲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秘王婷介绍了公司的 AR 衍射光波导产品。鲲游光电是一家晶圆级光学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他们通过融合半导体制成光学器件,突破传统冷光学工艺的精度限制,具有小型化、集成化和成本优势。
公司产品有 3D 成像光学器件、光通信光纤模组器件和 AR 衍射光波导。2019 年起,公司 3D 成像器件在国际一线 年,激光雷达光纤模组器件成功导入蔚来汽车全系车型,公司成为少数通过 16949 车规认证的企业。AR 衍射光波导产品应用于 AR 眼镜、头盔、车载等领域,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发布全彩衍射光波导的公司,现有产品已成功导入国内外多家一线终端。
面对人工智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鲲游光电在光传输、光传感和光呈现等方面做全面布局。AR 行业发展需要有带头大哥推出爆款产品,目前虽未爆发,但在细分市场已有应用。鲲游光电采用表面浮雕衍射光波导技术,认为这是消费级 AR 眼镜的终极技术路径。客户对 AR 产品的需求多元化且变化快,鲲游光电提供自助餐式解决方案,在彩虹条纹、前向漏光、外观、重量、近视问题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具有全链条闭环的 IDM 体系,支撑快速迭代和突破,产品在市场上正式上市售卖,团队完备,股东实力强大。
这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的分享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智能制造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视觉技术到智能输送系统,从工程机械远程操控到数据采集机器人,再到 AR 衍射光波导,这一些企业的创新成果不仅是产业的变革,更是时代的变革。我们期待着这一些企业在未来继续深耕,为我们大家带来更多前沿的产品和技术,推动智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重要组成部分的金隅智荟中心,有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平台优势,汇聚更多智能制造领域的智慧与力量,成为加速行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之一。
站在智能制造业的核心地带,中关村西三旗(金隅) 科技园是由金隅集团与海淀区政府联合打造的以大信息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产业方向的产业园区,也是中关村科学城重点推进项目。金隅西三旗科技园规划面积 70 万平米,主要由金隅智造工场、金隅智荟中心、金隅生命科学创新中心、隅翼创新空间、金隅启迪孵化器、建金中心等城市更新项目组成。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北京科学技术创新腹地海淀西三旗,由金隅老工业厂房改造而来,这里聚集了众多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企业。目前,中关村西三旗(金隅) 科技园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在海淀东部新的发展极,2023 年产值已超百亿元。
园区内汇聚了孵化器、研发办公、基金投资、公共服务平台等完善的产业生态,同时配备商业、公寓、酒店、文体等配套,形成了以高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为辅助,一体两翼多层次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未来,包括金隅智荟中心在内,整个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将继续发挥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创新为驱动,以金隅集团的强大实力为赋能,逐渐完备产业生态,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持续汇聚更多优秀的智能制造企业,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摇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城市更新的典范。